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超市购物“扫一扫”,赶集买菜“扫一扫”……如今,无处不在条码支付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同时,实际上也暗藏盗刷等风险。
昨(12月27日)晚,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。条码支付终于告别“无序驾驶”迎来规范发展。值得注意的是,央行此次还对“烧钱”“补贴”等不当竞争手段予以警示。
虽然微信与支付宝对央行新规先后作出回应,均表示,认同央行规范,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。但二者是否涉不当竞争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。
“红包”、“补贴”常有
“40元的栗子,只付了14块钱。”
“我卖生煎包,今天店里一位顾客最高减免了16元。”
这些都是近期发生在济南消费者身上的真实案例,通过支付宝消费,享受满减的优惠。减免力度之大也确实鼓励了消费者使用该条码支付的兴趣。
临近12月底,支付宝新一轮抢红包支付大战“年终红包再加10亿”着实吸引了新用户的注意。“一天抢一个红包,到店刷支付宝支付使用。”济南消费者刘先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从自身的使用经验来看,常用支付宝的用户抢得红包金额较小,不怎么用的容易抢到大红包。
“我老婆平时不常用支付宝,这次红包都是三五块的抢,我抢到的都是三毛五毛的,我一个朋友抢了18.88的红包。”刘先生如是描述身边朋友在支付宝抢红包的经历。
而山东财经报道记者注意到,支付宝的抢红包活动也引发了个别“有心人”的套现行为。
“自己申请一个提现码,发动亲戚朋友领支付宝到店付款红包,就可以领红包提现了。”山东一位支付宝用户给记者讲述了他的生财之道,每天在家“躺着”赚数百元不成问题。
央行:“烧钱”“补贴”属不正当竞争
其实不只是支付宝,包括微信在内也常常采取“满减”、“鼓励金”等补贴式的支付优惠。
对于上述“满减”、“抢红包”式的补贴,此次央行在发布条码新规之时再次表明态度。
“稳定、可持续的投入和运营是支付业务长远发展的保障,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份额,采取“烧钱”“补贴”等不当竞争手段。”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,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、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,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,排除、限制支付服务竞争,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,扰乱市场秩序。
支付格局将变
就此,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解读,将三反“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、反不当竞争”结合到支付领域,从源头防范相关不法行为的发生。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出现大规模洗牌,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
融360分析师认为,条码支付规范实施之后将对支付宝和微信带来重大影响,今后这两大支付机构将不能以这种倾销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、破坏市场公平秩序。
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也表示,条码支付格局将变,利好商业银行。
不过,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上海汉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则分析,支付宝和微信的补贴、红包活动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要进一步认定。
虽然业界看法不一,但在业内专家看来,新规对于用户来说,消费的限额与商家支付形式相挂钩,能尽可能的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。虽然今后线下支付优惠活动可能没有了,但是用户的支付账户会更加安全。